欢迎访问:这里是您的网站名称!
一键分享网站到:
服务热线
876-259-2919
网站首页 关于爱游戏官方网站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案例展示 行业资讯 资质荣誉 设备配件 售后服务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876-259-2919

多功能除雪车

藏地掘金_卢广

发布时间:2023-10-30 04:25:32点击量:

  一群群面容黝黑的淘金客,像藏地常见的藏羚羊一样,将一块块蛮荒的无人区当作夏季迁徙落脚之地。他们没有马刺、左和卷曲的毡帽,但在一夜暴富的诱惑面前,他们和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同行一样,对黄金拥有异乎寻常的敏锐嗅觉和顽强信念。

  西藏是中国重要的黄金产地之一,尤其在北阿里地区和藏北那曲地区的班公错——怒江结合带,自古以来就是西藏的重要产金地;沿着班公错——怒江结合带一线,尚遗留有大量的古代采金遗迹。这里很早就探明有高品位的砂金,其储量大、成品率高以及色泽鲜艳等特点招引来大量采金者。据记载,17世纪就有当地藏族居民在此采挖。20世纪90年代,随着西藏第一个大型金矿——那曲地区申扎县崩纳藏布金矿探明并开采成功以来,金矿开采就处于遍地开花的局面。当时,大量的外地采金者拥入这片梦想之地,使得采金活动空前集中,这其中不乏混杂着大量的非法采金者。至此,中国西藏地区一次又一次掀起了疯狂的淘金浪潮。

  △一群群面容黝黑的淘金客,像藏地常见的藏羚羊一样,将一块块蛮荒的无人区当作夏季迁徙落脚之地。

  1994年7月4日,敏感执着的自由摄影师卢广决定用镜头去揭示形形的藏地淘金客们的淘金梦。卢广和朋友从北京出发来到西宁,当天他身上所有的证件就被偷走了。青海的朋友劝他别去拍淘金,并警告说:“只要里面有一两个坏人你们就走不出来了。”同伴怕了,走了,卢广却没动摇,他找到一位正要去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文部金矿的金老板带他上路了。

  原以为金矿可能是最危险的地方,没料到路上也险象环生。从西宁出发到金矿一共走了8天8夜,几度死里逃生。路上,一辆辆满载淘金设备和淘金客的大卡车向藏北行驶。金老板们为了省钱,都是人货同车,有的老板让100余人同挤在一辆卡车上,常常险象环生。淘金者一般吃、睡都在车上,白天曝烤着酷热的太阳,晚上伴着零下的温度,恶劣的环境下疾病很容易产生和传播,再加上海拔越来越高,高原反应强烈,淘金者们连基本的药品、医疗条件都没有,到了唐古拉山口,有些身体较弱或本身就有病的金农开始发病。卢广看到,在一辆拥挤的卡车上,一个金农死了都没人知道,同伴叫他起来吃饭,才发现人已经硬梆梆了。金老板只好雇一辆车,将死者的尸体运回家乡,给同行的死者亲属一些钱就不了了之。

  △2006年之前10多年的时间里,每年四五月间,大批的车队满载淘金设备和淘金客涌向西藏。

  在唐古拉山口遇到一个工商检查站,金老板因为不想交人头费被拦了下来。站长帮卢广拦了一辆运送蔬菜的小货车,让他搭车去金矿。开车的司机是一位20来岁的当地人,车内还跟着一位50多岁的菜老板。到后半夜,年轻人困了,死活不肯开,菜老板就逼他非开不可,说是外面正下雪,车一停下来就别想走了,结果司机几次都差点把车开到山沟里去。第二天,在进入无人区之前,3人在路边的店里吃了顿午饭,结果大家都开始闹肚子,且疼得厉害,天还下起了雨。就这样一路开开停停,后来水箱又开锅了。没办法,卢广花50元钱又另搭上一辆送西瓜的车。

  好不容易来到了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海拔4700米的文部金矿,卢广赶紧找到金老板说的金霸头,又到医务室打吊针。伙夫看到卢广的脸色很难看,让他花钱买了只羔羊补补身体。来到金矿的第3天,金霸头让人带卢广到矿上去,给他3天时间可以自由活动。卢广与淘金人一起吃馒头喝柴油机里的冷水,所见所闻刻骨铭心。

  尼玛县文部金矿在一个长5公里、宽1.5公里的隐蔽山沟里,这里云集了一万多名来自青海、甘肃、宁夏、山东、湖南等地的金农,其中还有10%左右的童工。矿场海拔高达5000米左右,周围是一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三三两两放羊的牧民和羊群犹如万里晴空上漂浮的几朵白云,与熙熙攘攘的淘金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草原本应是牧民和牛羊的生息之地,但自从来了一群群淘金客,巨大的矿坑犹如绿色草原上皮开肉绽的伤口。卢广说:“拍摄过程中,有很多向我反映,金矿开采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水源改道迫使他们从别的地方引水喝。草原破坏后,他们没有地方放羊。对此,牧民们进行过抗议,但没有什么效果。从那以后,牧民们只好忍气吞声,眼睁睁看着自己周边的环境被一点点地破坏。”

  而另一方面,淘金客们每天都要劳作14个小时以上。长时间的繁重劳动,又缺少必要的营养和医疗设施,再加上高原气候变化无常,高山反应强烈,缺氧、感冒引起肺气肿等疾病时有发生,生病、死亡的阴影每时每刻都笼罩着他们。卢广用照相机一一拍下这些淘金客的艰难生活,第3天晚上被迫搭车回西宁。

  2002年、2003年、2005年,卢广又三次重返北阿里地区和藏北那曲地区的众多金矿,他分别从淘金客的艰苦生活、死亡率以及环境破坏、牧民生活变化等角度进行拍摄。虽然从图片上很难看出金矿资源被破坏的程度,但完全可以看出滥采金矿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

  卢广说:“淘金大军从原始的手工操作发展到运用最现代化的淘金设备—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装载量几十吨的大卡车……西藏淘金的狂热一年高过一年。由于青海省全面停止采金,来自青海、山东、湖南等十几个省市的金农们都涌向西藏。西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采金场面。”

  申扎、尼玛、改则、革吉的金矿大都在海拔5000米左右,每年的四五月份,金农经过半个月的旅途颠簸,加上高原反应强烈、营养不良及各种恶劣的环境影响,身体迅速衰弱,金老板为了赚钱,金农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就得投入紧张的体力劳动。每年金农的死亡率在这个时候是最高的。2002年5月,在尼玛县移龙金矿就连续有两名金农死亡,工友们只好用废轮胎、柴油火化死者。

  很多金矿全面采用机械化开采后,因机械作业引发的伤亡事故也层出不断。开着汽车、装载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大多数都没有经过正规的上岗培训,更没有驾驶执照,上班时间又在12小时以上,疲劳驾驶成了很多金矿严重事故的隐患。据一位在矿区开店的马老板说,仅在同一年的5月份,大查、移龙、马儿峡金矿死亡人数就达到十多人。

  在卢广的影像里,一个面无表情、衣衫褴褛的少年伫立于旷野,身边巨大的推土机轰鸣着从他年轻的心中碾过。我们不曾想到,这位只有16岁的孩子从遥远的青海老家来到这片荒漠,只为淘金,只为在这小金矿以繁重的劳动换取微薄的收入。这花一般的年龄本该是生命成长的灿烂季节,而他却在本不应该属于他的劳作中挥霍着年轻的生命。这摄人心魄的画面是卢广2002年5月在那曲地区尼玛县大查金矿拍到的。这已是他第二次来这里。

  △尼玛县某金矿的童工说:“我今年刚刚满16岁,而老板叫我对别人说18岁。”

  卢广说:“尼玛县大查金矿是一个大型金矿,8年前这里就人山人海,你推我拉全是人工开采。每天每人一般只能采到1~2克砂金。当时金矿规模比较小,方圆约5公里的范围。现在开采的金矿达方圆15公里,全部实行机械化开采,一个大洗槽每天都能洗出0.5~1千克金灿灿的砂金,比8年前采金的速度快多了。”

  2002年,大查金矿有20多家规模较大的采金队。据说前一年是大查金矿采金人员最多的一年,2002年只留下1/3的采金队,其他的采金队都迁往阿里地区去了,原因是这个矿源已经衰竭,而且采金证卖得太高,所以很多采金队离开了这里。

  来自青海湟中县的王老板爆料说:“当时在西藏,只要有能力搞到采金证,就有钱赚。当地很多有门路的单位都办了采金证,他们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设备,根本没有条件开采金矿。但凭一个采金证,就可以到金矿进行倒卖开采。这些单位在金矿上搭个帐篷住上3~5个工作人员,只要有采金队找上门来,他们首先和采金队签下协议,使他们‘归属’于该单位,再上交‘采金费’50~100万元不等,就划出一块方圆几十米或几百米的矿床,让采金队开采。有些采金老板把大片的矿区买了下来,自己采不了多少,就把一些难度大、含金量少的地段层层转让给他人开采,他们以机器设备多少收取场地费用,一台挖掘机一个月交15万元,一台装载机一个月交5万元,一台推土机一个月交1万元,先交钱再挖金,如果挖到很多金子,让大老板知道,下个月就把你赶走不让挖了。在这里为了争夺砂金打架斗殴是经常的事。有采金证的单位什么事都不管,只管收钱。他们一本采金证可以卖给几十个采金队。有的单位收完钱扔下帐篷就回去了,等第二年再来收钱。很多单位因此获利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他们再从获利的钱中,把20%的份额给当地政府。把私人采金队转化成‘国有’采金队,这样的采金队在金矿采金就是所谓的合法。”

  △海拔4700米的尼玛县文部金矿,每天在大型的水槽中冲洗沙石达9600多吨,能洗出砂金1000克左右,多时可达十几千克。

  2003年的西藏,从山南到那曲,从普兰到阿里,到处涌动着狂热的淘金人群。卢广在那曲申扎的一个金矿里遇到了来自湖南隆回县六都寨的淘金客刘丰,他在这里花了两个月时间赚了四五十万,初战告捷对一个24岁的年轻人来说,意味着更多的钞票、女人和无所顾忌的开销。“比起老乡刘平建来说,我只算小儿科而已。”刘丰眺望着远处余晖里缓缓流淌的小河,吐了一口烟圈。“他的金矿里淘出来的砂金品位高、颗粒大,经过冲刷淘洗后,毛毡上黄灿灿的,像晒满了稻谷。”亲眼目睹过刘平建位于山南淘金现场的刘丰,不禁露出神往之色,“那里一天能出几十斤金子,多的时候有100多斤,最多的一天据说有400斤!”刘平建在西藏赚了多少钱,谁也说不清。但自2005年开始,由于环境政策和民族问题,西藏所有的私营矿山都被迫停业,刘平建的矿山也停了下来。他的妹夫,同样在山南淘金的刘卿堂,因不放心矿山状况,患上感冒后执意要离开上山,途中脑血管突然爆裂而死,留下了上亿的资产和一子一女。

  事实上,刘平建从1999年掘金西藏,引领湖南隆回县六都寨淘金客呼啸直上高原开始,至今已有几千名六都寨老乡遍布西藏的各大小金矿,大都是十几岁便开始跟随父兄淘金,以此传承这份很可能带来财富和荣耀的“手艺”。

  申扎县崩纳藏布金矿离县城有80~100公里,这一带草原肥沃,牛羊成群,藏羚羊、藏驴等野生动物成群结队。在这片肥沃的草原上,2002年4月份开来了大批的推土机、采金船,在东西长15公里的草原上肆虐,牛羊被赶走,绿色的草原变成一堆堆的黄沙堆。祖祖辈辈在这里放牧的们愤怒了!乡、县政府领导震惊了!他们马上组织工作组阻止采金队继续采掘,并上报自治区政府。

  6月初,卢广随着运柴油的车到达申扎县崩纳藏布金矿,看到120多条采金船静悄悄地躺在草原湿地上,矿区三三两两的金农在帐篷边游荡,一些牛羊还在没有被推土机推掉的草地上争着吃草。如果没有县政府及时制止采金活动,很可能牛羊们连这点草都吃不上了。卢广在采金队总部找到了负责人谢某,他很无奈地说出了苦衷:“2002年3~4月间,我们和西藏自治区某矿业开发公司签署了协议,在崩纳藏布金矿东西长约15公里的地段上开采砂金,三年时间上交给矿业公司370万元,别无其他条件。我们组织人和物从南方来到西藏,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并带来了400多名金农,现在停工两个月了,每天只吃饭不干活,这样下去我们将没有活路了!”看着情绪低落的金老板和金农们,卢广深知一旦不能再开采,金农的工资没了着落,金老板们自称的1000多万资金投入也将打水漂。

  为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和藏北脆弱的生态环境,申扎县委、县政府对关闭崩纳藏布金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下发了《西藏自治区申扎县人民政府公告》。公告中作出了对崩纳藏布金矿实行封闭复采、复垦,于2005年11月1日关闭的决定。另外,公告中还明确指出:矿区负责人务必于2005年11月10日前将所有采金设备撤走,否则视为废弃,县政府有权处置。在藏北地区,地方政府有效拿着(层层承包)采金证的采金队还是第一次。

  卢广每次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回来的大量图片发表后,都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关注。

  据官方统计,仅尼玛县自砂金矿开采以来,已破坏天然优质草场47025亩,车辆碾压破坏的草场25500亩。崩纳藏布金矿自1995年开采以来,矿区内6142.5亩草地已全部被破坏,矿区周边草地因受碾压等影响,已严重退化。矿区下游下过乡二村的德纳、次嘎两处优良草场,因崩纳藏布金矿的开采,河水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抬高了河床水位,改变了河水流向,漫流的泥水淹没和破坏了草场。更为突出的是,水污染问题普遍存在。由于开采过程中没有设置沉砂池处理采矿废水,含有大量泥沙的生产废水污染了下游水源,影响矿区下游的人畜用水。长期沉淀的泥沙覆盖了下游草场,造成下游草场面积逐步减少,出现沙化、退化现象。由于进入矿区的人员多,又缺乏管理,所有矿区均出现了垃圾遍地的状况。

  据统计数据显示,西藏仅砂金采矿企业最多时就达到41个,开采的砂金矿山有65个之多。2003年7月23日,西藏自治区下发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经贸委等三部门关于西藏自治区黄金生产秩序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在西藏65家黄金矿山开采企业中,关闭取缔29家,允许继续开采6家,限期开采19家,需要继续整顿11家。

  卢广一直在追问:“狂热淘金何时休?”他终于在2005年八九月份,看到一则官方消息称,从2006年1月1日开始,西藏在全区范围内禁采砂金;同时声明,如还有盗采砂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将予以严厉打击,并关闭了全部非法金矿。“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后如释重负,这几年千辛万苦拍摄报道西部淘金终于有了回报;让人欣慰的是,狂热的藏地淘金时代终结了。”卢广说完后,轻松、爽朗地笑了。

  作为玛格南图片社元老之一的马克·吕布(Marc Riboud)是一位真正秉持玛格南精神的摄影家。在他长达50年的职业摄影师生涯中,人文主义精神、完美精准的构图以及诗意的节奏感成为其摄影作品中无可取代的特征。

  南迁到画家塞尚笔下的法国圣·维克亚山脚下普罗旺斯地区的艾克斯,我体会着这座小城独特的文化内蕴。这座“艺术之城”朴实而鲜活的种种,竟使我渐渐爱上它。这里,试图为你还原最真实的普罗旺斯小城⋯⋯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和图片版权归《文明》杂志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文明》杂志”。

  秋天是浓艳的季节,和这季节同样妩媚的是西非的沃达贝族男子们在格莱沃尔节上热烈的舞步和绚丽的妆容,他们要在舞会上尽情释放自己,也为了吸引自己的最终归宿,本期杂志《格莱沃尔节——赴一场秋季盛会》一文将带您一探这一神秘的习俗。亚述帝国在历史上享有威名,他们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一个又一个国家与部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国,本期《奢华与征服——亚述帝国的兴亡》一文将带您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生活在爱沙尼亚和俄罗斯两种强势文化中的塞托人,在历史上多次历经分离的劫难,从而促生了塞托人富有想象力的政治和文化实践,《塞托人:边界无法把我们分隔》一文带您一窥究竟。同时,您还能在本期欣赏到古代历史上著名图书馆的点点滴滴、19世纪末美国人的圣地情节、中国古代织布机的巧思以及18世纪英国的家居设计大师齐彭代尔的匠心之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站首页 关于爱游戏官方网站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案例展示 行业资讯 资质荣誉 设备配件 售后服务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CONTACT US联系我们
ADDRESS澳门特别行政区乐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塘街489号
LANDLINE876-259-2919
QR code关注我们
拿出手机扫一扫
网站地图|XML地图